總有一些時刻,注定載入史冊——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由此破題,一場滌蕩黨內痼疾、掃除作風積弊的戰役就此打響。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用“講認真”的精神、“有擔當”的行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開啟了作風建設的歷史新篇章。
新風一開,萬木春來;五年淬煉,鑄鐵成鋼。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進程中,我們黨以徙木立信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歷史和人民的評判——八項規定改變中國!
從“我”做起、以上率下,形成巨大“頭雁效應”
人們依然清晰記得五年前的這一幕場景——
2012年12月7日下午,廣東深圳,通向前海深港合作區的道路暢通如常,一個由8輛車組成的車隊融入車流,與公交、出租車、私家車并行,按照交通信號燈的指令行進。
不騰道、不封路、不擾民,不鋪紅地毯、沒有歡迎橫幅,沒有層層陪同,與群眾不期而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令人印象深刻。
2013年7月11日,細雨中的西柏坡草木蔥蘢。紀念館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塊回顧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展板前久久駐足。面對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前定下的規矩,習近平一一對照。
“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绷暯降哪抗饽厣钸h。
歷史的回放,警示著后人。
同西柏坡的六條規定一樣,八項規定具體可行,字字體現憂患意識,處處彰顯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這也是新形象新氣象?!?/p>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改進作風,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從總書記做起。
五年來,在每年的中央全會、中央紀委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很多重要場合,習近平總書記都要專門就紀律和作風問題提出明確要求;無論是出席會議活動、考察調研,還是出國訪問,習近平總書記都會對有關方案親自過問、嚴格把關,督促有關方面對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不折不扣落實。截至2017年9月底,總書記先后對作風建設作出51次重要批示。黨中央召開36次政治局常委會會議、21次政治局會議,對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加強作風建設進行專門研究部署。
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大局,自覺向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對標,認真落實主體責任,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形成了以上率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要求,正人先正己,把自己擺進去,帶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央紀委率先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清理規范培訓中心,帶頭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紀檢監察干部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據統計,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月至8月全國因管轄范圍內發生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被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領導干部分別為6010余人、6770余人、5460余人,問責力度不斷加大。
堅定理想信念,突出教育引導,逐步推動風化俗成
“重溫入黨志愿,讓我看到了29年前入黨時的執著與真誠。溫故知‘心’易,堅守踐行難。還記得入黨時的談話,老黨員教育我,黨員不能只做好人、只要求自身進步,更要樹立黨員先鋒形象,積極踐行使命,為國家為集體作出貢獻?!庇兄?0年黨齡的哈爾濱工程大學航天與建筑工程學院教授王革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展的“重溫入黨志愿書,重溫入黨談話,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將當時在那里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就必須鑄牢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根基。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始終堅持抓教育引導,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黨集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剖析問題、深挖根源,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嚴格的黨性鍛煉;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集中開展,“關鍵少數”聚焦不嚴不實問題,不等不拖、立行立改,進行了又一次集中“加油”和“補鈣”;從2016年2月開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全體黨員中深入開展,廣大黨員學做結合、邊學邊改,夯實信仰之基,筑牢信念堤壩,爭做合格黨員。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利用網站、報刊、電視等媒體持續開展立體化、全方位宣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意義、基本要求。注重挖掘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
許多地方運用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提升宣傳教育的廣泛性和有效性,潛移默化中矯正黨員干部的錯誤認識,讓遵規守矩、公私分明、尚儉戒奢的“好聲音”不斷回響、“正能量”持續放大。
堅持問題導向,以一個個“小微題材”的突破成就作風轉變的“宏大敘事”
“開心茶館又回來了!”
在浙江杭州,年過八旬的中策橡膠廠退休職工孫楓,幾乎每半個月就要到西湖西南側的湖畔居茶樓喝茶聊天。鮮為人知的是,這家如今主打親民路線的茶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神秘面目示人,拒尋常百姓于大門之外。
“這里以前是西湖周邊著名的私人會所蓮莊,是有錢人才能進的地方?!睂O楓說,茶樓原先是為游人歇腳而建的飲茶之地,但自從2009年這里變成會所,他便再也沒有來過。
轉機,始于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在席卷全黨的作風整治之下,西湖景區內的30家會所全部關停轉型,蓮莊便是其中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么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之下,五年來,一個個作風建設“小微題材”的突破,成就了共產黨人作風轉變的“宏大敘事”。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從違規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大辦婚喪喜慶事宜、濫發錢物、出入私人會所等具體問題抓起,嚴肅整治“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車輪上的鋪張”“節日中的腐敗”,深入治理潛入培訓療養機構吃喝玩樂、高檔小區“一桌餐”、調研考察搭車旅游等隱形變異“四風”問題,從小處抓起,從點滴做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推動作風整體好轉。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普遍結合實際,抓住重要節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組織開展專項治理,集中整治典型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著力發現和糾正以會議、文件或口號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亂作為,不擔當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剎住了一些曾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官場陋習”和作風難題。
據統計,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截至2017年10月,全國查處違規公款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公款國內旅游三類突出問題共計45502起。其中,違紀發生在2013年、2014年的共31223起,占68.6%;發生在2015年的7794起,占17.1%;發生在2016年的4908起,占10.8%;發生在2017年的1577起,僅占3.5%;總體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基本剎住面上“四風”問題。
抓住“?!薄伴L”二字,織密監督之網,形成強大震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積習已久的痼疾頑癥不可能一蹴而就。作家馮驥才曾打過一個比方,“就像拿腳踩著蛇,一旦松勁就會被蛇反咬一口,所以必須一直踩住了,不能抬腳,直到制服它”。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是一場輸不起的戰斗,必須不松勁,踩住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肅紀突出“?!薄伴L”二字,經常抓,長期抓,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使領導干部逐漸習慣在監督下工作生活。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作為日常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的重要內容,緊盯重要節點,開展專項檢查,組織交叉互查,持續發力整治突出問題;不斷完善創新監督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和新技術,大大拓寬監督渠道,形成群眾監督的濃厚氛圍,布下反“四風”的“天羅地網”。中央紀委每逢年節假期、重要會議等時間節點,都通過集中通報曝光、下發通知、召開會議、開設監督舉報專區等形式,持續打招呼、發信號、提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部署開展的十二輪巡視和各地開展的巡視巡察,均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作為監督重要內容,對發現的“四風”問題揪住不放,督促立行立改、著力整治并嚴肅查處了一批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對持續糾正“四風”發揮了“催化劑”作用。
在監督手段不斷豐富的同時,監督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作為紀律審查重點,對違規違紀問題堅決查處、決不手軟;對巡視、信訪和執紀審查中發現的“四風”問題線索專項處置,審查對象的“四風”問題優先查處和通報;對規避組織監督、不收斂不收手的,不論職務高低一律從嚴查處。同時,對于糾正“四風”工作不力的,進行嚴肅問責,對查處的典型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持續形成震懾。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截至2017年10月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3168起,處理262594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5059人;中央紀委共通報曝光33批178起典型問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普遍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在全國范圍形成了“四風”露頭、人人喊打的氛圍。
堅持標本兼治,扎緊從嚴約束、切實管用的制度籠子
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黨中央、中央紀委以及各有關部門在注重治標的同時著力治本,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改進作風的制度規定。一項項制度把住關口、擊中要害,不斷細化和拓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鞏固作風建設成果,為作風建設的深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堅強保障。
就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各級黨政機關五年內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對經費管理、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等內容作出全面規范和指導。此后,制度建設進一步發力,從《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到《關于嚴禁黨政機關到風景名勝區開會的通知》;從《關于嚴禁在歷史建筑、公園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私人會所的暫行規定》,到《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隨著這些制度的相繼出臺,作風建設上了“鐵夾板”,緊了“螺絲扣”,制度群的約束力不斷顯現。
“審視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歷程,法治化是最鮮明突出的特點,這本身即是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重大實踐?!敝醒朦h校教授辛鳴認為,一批有效管用制度的確立,有力地推動了作風建設的實踐進程。
中央各部門注重中央重大制度的細化配套,面向全國出臺完善了公務接待、辦公用房、因公出國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普遍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辦法、細則及配套制度,為黨員干部劃出了行為邊界,為紀檢監察機關提供了執紀依據。
中央紀委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聯系實際對作風建設制度進行“體檢”,檢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制度措施執行情況,實事求是地對制度措施加以修訂完善、細化優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監督執紀中發現的突出問題,積極推動有關職能部門完善制度規定,作風建設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緊。
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不斷擦亮作風建設這張亮麗名片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五年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各級黨組織不僅堅持和完善已有成功做法,還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創新方式、改進打法,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推動作風建設在堅持中不斷深化和鞏固。
在工作中,從提出要求、統一思想認識開始,不搞“不教而誅”,在初期處理上以教育糾正為主,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上來。后來發展到狠剎面上問題,著力查處“嘚瑟”在老百姓面前的違規違紀問題,重點查處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后仍然不收斂不收手的,越往后執紀越嚴。再從抓面上問題,逐步深化為緊盯“四風”新形式新動向,深入治理隱形變異“四風”問題,推動面上糾治向縱深發展。最后發展到標本兼治,在注重治標的同時,不斷推動完善制度規定,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奢靡享樂之風基本剎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不正之風慣性得以扭轉,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初步實現。五年來,黨風政風為之一新,社風民風向上向善,兌現了莊嚴承諾,贏得了黨心民心,厚植了黨的執政基礎。
在看到作風建設重大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必須清醒看到,“四風”問題頑固復雜,盡管不正之風已經總體得到有效遏制,但不收斂不收手的現象仍然存在,頂風違紀的行為還有增量,有的問題還出現隱形變異,整治“四風”的任務仍然艱巨。
新時代新征程,作風建設再出發。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十九大黨章明確規定,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審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向全黨釋放出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強烈信號。
站在作風建設歷史新起點,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不斷擦亮作風建設這張亮麗名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作風保障。(記者何韜)